- 产品中心 -
追随时代的色彩--共和国三军仪仗礼服走过50年

来源:ayx爱游戏官方网站登陆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9 17:49:05

产品详情

  1999年10月1日,在北京广场上举行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阅兵。在这次盛会上,引导我军各兵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、汇聚所有焦点的,就是走在检阅方队最前面的一面火红如炬、燃烧似血的“八一”军旗。而举着这面旗、护送这面旗的,就是被主席誉为“军旅标兵”的中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。他们挺拔整齐的仪仗礼服,更是牢牢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。这套1992年研制的新式礼服,从其诞生到今天的名传四海,凝结着上至中央首长下至普通队员的希望与心血。

  1992年9月,主席签署命令:三军仪仗队从10月1日起换着新式礼服。

  这是三军仪仗队第四次礼服改革,也是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,对提高我国我军的国际声誉有着重要意义。从此,三军仪仗队以崭新的风采亮相国际舞台,展现国威军威。新式礼服既保持了我军服装的基本特点,又区别于普通常服,式样美观、庄重、明快、大方。陆军夏、冬服均为棕绿色;海军夏服为漂白色,冬服为藏青色;空军夏服为天蓝色,冬服为宝蓝色。除海军士兵仍着水兵服外,其余均为小翻领上衣和马裤,衣领外口、袖口和裤中缝,均镶有军种色牙线和装饰带。三军队员一律佩挂金黄色绶带,穿黑色高筒皮靴,扎白色腰带,右臂缀盾形臂章,执行队长和分队长扎武装带,佩用军刀。

  别树一帜的礼服,使三军仪仗健儿备显英姿,令世界礼坛耳目一新。仪仗队礼服是在礼仪隆重场合穿着的一种特殊服装,他们穿着这些服装要面对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检阅,要面对亿万人民的观瞻和评议。改革开放以来,党、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不断出现在世界礼宾场上,他们作为12亿中国人民的代表,所到之处,都受到了隆重接待。检阅他国的仪仗队,自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。在比较中首长们感到,许多国家仪仗队的服装都比我国仪仗队精神、威武。

  于是,领导决定,要为仪仗队设计新式礼服。任务交给了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,他们组织科研人员,搜集外军仪仗队资料,并对我国仪仗队的现行服装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。发现现行仪仗队服装样式和颜色与现行军服相近,没能很好体现专门执行礼宾任务的特点,而且装饰太少,不华贵,不鲜艳。很快,一种新式礼服应运而生,但这种礼服由于颜色暗淡混杂,装饰不利落等原因,试穿后被淘汰,终究没能走上检阅场。

  军委首长对仪仗队礼服很关注,科研所再次对仪仗队礼服进行研究和走访。形成共识:仪仗队礼服首要的是要展示出我军的威武雄壮,阳刚正气;设计的服装必须结构严整,体现一定的约束性纪律性;整体结构设计要采取均衡、对称的设计方法,强调动和静的群体美。为了达到这些效果,他们在几个部位上采取了一些特殊设计。比如领子,采用开领式,便于扎结领带,外观也文雅高尚;采用开关领形,直观、宽厚、雄健,比八字领更大方、壮观。

  裤子采用小囊马裤的款式。考虑到目前世界上的军队真正穿大囊马裤的为数不多,但是马靴上面如果穿一条抱腿瘦裤又显得不威武,有损英雄之势。所以,科研所采用了小囊马裤的款式,穿着既整体统一,又显示仪仗队服“T形设计的特点。

  另外,仪仗队礼服的颜色由原来的三种色相改为六种,区分了军种,结束了陆、海、空军混色的模式,同时提高了主料的档次,冬服面料用礼服呢制作,使服装显得高雅大方。增饰点缀,使服装配套更完整,更能体现单套服装大方华丽的气派和群体穿着雄浑壮观的效果。

  这种脱离现行军服的样式有时代感的新式礼服,增加了授带,材料档次也有所提高,穿着挺括高雅,更能展示军营男子汉的神采。军委和总部领导看后给予肯定,大家认为,礼服样式新颖,布料适宜,做工精细,穿着威武,较好地体现我国的军威、国威。

  仪仗礼仪在我国源远流长,古代典籍解释:仪者,礼节也,仪式也;仗者,兵器也,五刃之总称也。两者合起来,就是用于表示某种隆重礼仪和护卫意义的兵器。相传4000多年以前,北方的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夏禹,为了向江南发展,曾在现今河南嵩山县境内的涂山,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(即“涂山之会”)。会上,演出了大夏之乐和干羽之舞,由士兵手持各种羽毛装饰的兵器,和着乐曲边歌边舞,以示祭天和对南方各首领的隆重欢迎。这应该说就是我国古代最初的仪仗形式了。

  大概主要是因为仪仗是由兵器和士兵组成的一种威严的象征,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,这一形式逐渐为统治者所专有。特别是封建社会,仪仗成了显示皇帝、皇族、皇权和各级官吏权势与地位的标志。资产阶级革命以后,随着资本主义民主和国家制度的建立,仪仗也成了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的象征,被作为国家举行重大庆典和外交活动中的一种最高礼仪形式,并在其军队中编制专门承担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———仪仗队。

  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,也翻开了中华外交礼仪史上新的一页。当年12月16日到1950年2月17日,、周恩来首次以新中国元首和总理的身份出访苏联。在莫斯科火车站,毛主席检阅了苏联仪仗队后,认为:中国有必要建立一支特殊的仪仗部队,并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总理。总理按照主席指示,迅速开始了组建仪仗队的工作。在有关首长的亲自指导下,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,1953年6月29日,公安部首长李天焕、邓少东、吴烈、熊伯涛、罗文坊共同签署命令:将警卫师某团三营第九、十两个连改编为师直仪仗营第三、四连,在全团范围内挑选仪仗队员,组成了由王立堂任营长、翟白元任教导员的中国人民仪仗营。自此,由陆海空军种组成的、代表“三军的形象,国家的尊严”的中国人民三军仪仗队在首都北京诞生了。随着国门的敞开,这支新型的国家仪仗队,活跃在迎宾送客的礼仪舞台上,与共和国一起走向世界。

  正式组建的中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,作为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尊严的象征,既体现着国威军威,又传递着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厚友谊。为了这崇高而神圣的人民仪仗事业,代代仪仗健儿,怀着对党、对人民、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,无私地奉献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。他们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,培育了“献身仪仗,为国争光”的高尚情操;以近似残酷的独特训练,练就了“山的雄姿、海的壮阔”;以超乎常规的严格管理,带出了“不管到哪儿都争第一”的部队。50个寒来暑往,年年先进;2000多次重大仪仗司礼任务,次次圆满完成。仪仗队凭借全面过硬的整体素质,在军内外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;用出色的成绩,为新中国外交礼仪增添了辉煌。授予“军旅标兵”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。这一切,仪仗队都是当之无愧的。

  人们都说,军人的光荣在战场、在国与国的仇恨与撕杀中,但同样作为军人的仪仗队队员,他们的光荣与梦想、鲜花与掌声则在检阅场、在国与国的友好往来中,他们的出现,迎接的是友谊,送走的是欢歌。因此,也有人说,一个国家和民族,如果仪仗兵执行任务慢慢的变多,如果仪仗兵的地位逐渐重要甚至服装越来越漂亮,这一个国家肯定会慢慢的好客、越来越开放、越来越强大。此言不虚。

  1953年11月12日,朝鲜金日成元帅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,我三军仪仗司礼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。就在当时前门的火车站搭上临时、简单的检阅场,仪仗队员们身着厚厚的棉服、手持老式木托长枪,他们威风凛凛、严整不乱的方阵,让金日成视察之后,激动得忍不住伸出大手,紧紧握住了执行队长王立堂的手;速度之快,王立堂连摘下手套都未来得及。

  每当有重要国宾来访,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陪同其检阅中国人民三军仪仗队。仪仗队严整的军容,威武的雄姿,展现了我国国威军威,使中华儿女感到自豪和骄傲。

 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迎接的第一位外宾是原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。1949年10月16日,罗申大使正式向毛主席递交国书,中央确定:仪仗队担任仪仗司礼任务。由于时间紧任务急,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,在欢迎时,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,首长决定仪仗兵上着缴获的呢料大衣,下着马裤,头戴钢盔,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。欢迎仪式是在勤政殿进行的。当军乐队奏完两国国歌时,大家随着队长洪亮的口令,列队向客人和毛主席行注目礼。队员们的动作整齐,精神饱满,博得客人一阵又一阵掌声和笑声。正是这一次,三军仪仗队以特殊的形式宣告了新中国仪仗司礼辉煌的开始。

 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仪仗队,由于民族、信仰及审美观的不同,仪仗队礼服也是千姿百态的。美国、俄罗斯等国家仪仗队的礼服,均由军服改革而成,显得庄重、沉稳。有些国家,如英国、丹麦、尼泊尔等,仍然沿用古老的民族服装,有的头戴高筒绒帽,插羽毛;有的手持佩剑,胸佩绶带,以示隆重、热烈。而约旦国仪仗队则身着草绿色夹克式制服,头戴瓜皮帽,裹着红格包头巾,这种民族军队特有的风貌,别具风姿。

  迄今为止,尽管中国的仪仗队礼服仍就保持着鲜明的人民本色,但这身屡经变革而终成今日之威的仪仗礼服,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,就从来就没忘记过追赶时代的色彩,伴历史曲折进退,共岁月历经坎坷。

  仪仗队组建伊始,正是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,仪仗队的服装与其他部队无异。1955年实行军衔制,全军换发新式服装,仪仗队才第一次穿上新式礼服。陆、空军为大檐帽、棕色皮鞋;海军为水兵帽子披肩领套头式紧袖口上衣、两旁开口的散腿裤、棕色皮鞋。材料均为棉平纹布。其颜色划分:陆军为棕绿色;空军上衣为棕绿色、裤子为藏蓝色;海军夏季上衣和帽子为白色、裤子为藏青色,冬季为全藏青色。

  这套礼服,使走上检阅场上的三军仪仗队扬眉吐气了一番,主席甚至不无自豪地这样向客人介绍:他们的衣服料子和将军一样。然而好景不长,1965年,随着军衔制的取消,仪仗队礼服也随即废止,统一着三军常服。其间最困难的时期,总后对仪仗队也无力特殊关照,一切衣服由仪仗队自己调整。全军统一配发的每年两套服装对仪仗兵来说根本没办法保障。这样一来,操场上的仪仗队只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训练;到检阅场上,才舍得穿上新一些的干净衣服。

  礼服也是对来访客人的一种尊重。仪仗队也曾换着过几次华贵的衣服,那是因为来访的客人对待我国领导人规格很高,我国给予的一种回应。虽然衣服普通,但讲究颇多,总统规格、总理规格、军兵种领导人规格各不相同。

  十年“”的浪潮,冲击着中国的外交礼坛。动乱的10年中,仪仗队的礼服自然提不到议事日程。那时,仪仗队基本上派不上用场,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央一支机动部队,受直接派遣担当起护卫毛主席、制止武斗等任务。其间还有一个时期,受“”的干预,走上检阅台的仪仗队员手持毛主席语录,以表达自己的忠心。语录本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,使仪仗队老队员们永难忘记。

  1983年7月,总后有关部门传达军委领导同志的指示:“仪仗队服装不够威武,要威武雄壮一些;军旗大方点,研究改进一下,平时穿得破了,该换的换下来。”

  由此开始了仪仗队礼服的第二次改革,改革后的礼服,于1985年装备部队。尽管新添了服饰、裤腿装饰线等,礼服也比较漂亮,但仍跟不上仪仗队发展的步伐。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,1987年,军委领导再次要求总后对礼服进行改革,遗憾的是,这次改革试穿后,不久便被淘汰了。科研技术人员四下仪仗队,对礼服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,根据军委首长“体现中国特色,威武庄严,美观活泼”、“提高服装材料的品质,改善服装的观瞻效果”的指示,总后科研所开始了对新式军服的再一次改革。

  1992年初,批示,决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三军仪仗队改制新式礼服。任务下达到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后,科研人员首先观看了世界各国仪仗队服饰资料。最后,建议仪仗队在换着新式礼宾服的同时,执行队长和分队长将配带的手枪改为仪仗指挥刀。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下,仪仗指挥刀将使仪仗队更增添光彩。建议上报到,得到了军委领导的同意。很快,与新式服装同时配发的“天下第一刀”诞生。9月,时任总参谋长亲临三军仪仗队,检查验收仪仗队改革后的礼服、军刀以及礼仪动作程序,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时任军委副主席赞赏地说:“人是衣裳马是鞍,这样一打扮,比起以前可是鸟枪换炮喽!”代表新的时代的三军形象的新式礼服,终于横空出世与仪仗队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!

  好马配好鞍。新式礼服的配发,使仪仗健儿显现出独有的魅力,也为我国的外交礼仪增添了光彩。瑞典武装部队总司令本特·古斯塔夫松上将和夫人一行在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后,感慨地说道:“唔,你们的打扮太迷人了!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!我特别高兴!”时任执行队长于祥杰的语言和风度更让将军感叹不已:“谢谢将军阁下的鼓励!欢迎您到我们的祖国来。”在军事博物馆的塑像下,本特·古斯塔夫松上将再次叫住于祥杰:“我有一个小小的纪念品,送给执行官做个纪念,以表达我对你和你的仪仗队的谢意。”说完,将一把精致的小宝剑亲手交给于祥杰。“谢谢将军!”两国军人,将军与队长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。


【官方公众号】

【检测报告】
版本所有:ayx爱游戏官方网站登陆|爱游戏体育全站app|ayx最新版下载   苏ICP备14031719号    网站地图